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预后最差的分子分型1,容易出现远处转移。而相较于其他分子分型,TNBC具有较高的肿瘤突变负荷及PD-L1表达2-3等特点,使其成为免疫治疗可能获益的潜在人群。新辅助化疗使早期TNBC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逐步提高,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加入使得患者的pCR率和无事件生存期有了进一步提升4。紫衫类+铂类(TP)是目前指南推荐的TNBC新辅助化疗标准方案之一,也是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常用方案,而TP方案联合ICI能否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探索。
cTRIO是首个基于中国人群开展的全国多中心TNBC免疫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研究,旨在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在早期TNBC的新辅助治疗及替雷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2023年ASCO大会报道了该研究最新的分析结果。
本期特邀专家——傅佩芬 教授
傅佩芬 教授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青委主任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乳腺癌临床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法: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新辅助和替雷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
cTRIO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II期临床研究。研究纳入经组织学证实、未经治疗的Ⅱ-Ⅲ期TNBC患者。新辅助治疗阶段,患者接受6个周期替雷利珠单抗(200mg Q3W)+ 白蛋白紫杉醇(125mg/m2 d1,d8 Q3W)+卡铂 (AUC 2 d1,d8 Q3W) 治疗,共18周。受试者将在新辅助治疗最后一个周期的给药结束后3 - 6周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接受12个周期替雷利珠单抗辅助治疗。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pCR率,pCR定义为ypT0/Tis ypN0。次要研究终点包括ypT0 ypN0替代定义的pCR率、无事件生存期(EFS)率、总生存期(OS)等。
图片
图1. 研究设计研究结果:pCR率56.5%,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1. 患者基线特征:研究共入组了62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1岁,67.7%患者TNM分期为Ⅱ期。截至2023年3月6日,42例患者检测了PD-L1表达状态。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图片
* PD-L1 阳性定义:PD-L1(SP2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如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数>1%,≥25%的肿瘤细胞或≥25%的免疫细胞存在PD-L1表达;如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数≤1%,≥25%的肿瘤细胞或100%免疫细胞存在PD-L1表达;
2. 疗效分析
截至2023年3月6日,在62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35例患者获得pCR, pCR率为56.5% (95% CI: 43.3, 69.0),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淋巴结阴性患者pCR率75%。次要研究终点ypT0 ypN0替代定义的pCR率为43.5%。
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纳入了9例N3患者,这部分患者的pCR率为33.3%。N0-2患者pCR率为60.4%。
表2. 新辅助治疗pCR率
图片
3. 安全性
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贫血、恶心、血小板计数降低等。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2%。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发生率为37.1%,2位(4.7%)患者发生≥3级的irAE。7例(11.3%)患者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8例 (12.9%) 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5 例(8.1%)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5 例(8.1%)出现严重的皮肤反应。总体来说安全性良好,且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专家点评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的深入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逐渐成为 TNBC 的新型治疗手段。既往研究已提示在化疗的基础上加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了患者的EFS、提高pCR,且无论患者的PD-L1状态如何,都能从免疫新辅助治疗中获益。而免疫联合哪种化疗方案患者获益更大是目前临床探索的热点之一。
由于蒽环类药物引起的长期心脏毒性,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去蒽环的TP新辅助治疗方案。NeoTRIP研究中,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在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pCR率达40.8%。NeoCART研究表明,在TNBC新辅助治疗中 TP去蒽环方案与AC-T含蒽环方案相比pCR率有提升,因此TP是临床实践中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案。同时,TP方案仅需6个周期治疗,与8周期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相比,缩短了治疗时间,可以更快缩瘤、更早手术,更符合中国的临床实践。
替雷利珠单抗是经过Fc段改造的PD-1单抗,避免了巨噬细胞的ADCP作用对T细胞的消耗,增强其有效性。替雷利珠单抗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已在肺癌、胃癌等众多治疗领域经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其在乳腺癌研究数据的产生,将为中国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和更好的药物可及性。
中国乳腺癌患者初诊时分期更晚,与KEYNOTE522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纳入了9例N3患者,这部分人群的pCR率为33.3%,这意味着临床中部分分期较晚的患者有希望通过免疫新辅助治疗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KEYNOTE522和IMpassion031研究提示,亚洲人群在TNBC免疫新辅助治疗中pCR率较西方人群提升幅度更多,因此亚洲人群在免疫新辅助治疗中的获益值得深入探索。cTRIO是首个基于中国人群的全国多中心TNBC免疫新辅助治疗研究,更符合中国临床实践,将为中国人群用药提供更多证据,也期待后续该研究更多结果的发布。
参考文献1. Li X , Yang J , Peng L , et al.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has worse overall survival and cause-specific survival than 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 Breast Cancer Research & Treatment, 2017, 161(2):1-9.2. Complex landscapes of somatic rearrangement in human breast cancer genomes.[J]. Nature.3. Mittendorf E A , Philips A V , Meric-Bernstam F , et al. PD-L1 Express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 2015, 2(4):361-370.4. Schmid, Peter et al. “Event-free Survival with Pembrolizumab in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86,6 (2022): 556-56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宋淇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景盛网-配资公司排行榜-散户如何加杠杆买股票-股票配资怎么赚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