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新书《图解传统服饰搭配》已上线,请多支持
对于高级别运动会的礼仪服装设计所引发的热点,我的观点总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这类设计的的确确都不太行,另一方面,看客们也确确实实有了太多不切之际的需求。
比如打开小红书,关于第十五届全运会颁奖礼服的最为热门的讨论除了美丑,便是便于马面裙是清是明的话题。仿佛贯穿网络服饰亚文化已久的明清大战,就等着一场官方活动来帮他们分个胜负,即便这个胜负是短暂的,因为很快就会投入到下一场活动继续胡扯头发的论战,也即便他们也根本不会认同“官方答案”,因为现代国家注定不会去“官宣”封建王朝的阶级礼服。
我看到频繁被提及的一条“罪名”便是,设计师提到了马面裙的600年历史,却没有做明代风格的马面裙,而做了一条清代风格的。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其实挺没逻辑的,按照这个说法,以后提中华文明五千年只能做新石器时期的设计,其他的都不行了?并且我找到了官网的宣传文案,说的是“重构这一跨越600年的中华服饰经典”,媒体的宣传用语则是“以600年马面裙为灵感”。可以说中文博大精深,但的确和网络“罪名”里控诉的是两个意思。
展开剩余93%小红书深圳卫视账号截图
这也算是敲打一些想蹭文化热点的设计,高关注度就意味着高期待值,也意味着本身比较有门槛的文化话题变成了谁都可以下场唠几句的程度,舆情就变得难以控制。
小红书上有人号召拨打12345投诉
(这个真的归组委会管,组委会有官网、有地址、有电话,还有官方微博号、官方微信号、官方视频号、官方抖音号、官方快手号……都是公开的)
如果硬要说这款颁奖礼服的设计,其实也难以区分明代风格,或清代风格,甚至于我想说的是,这条裙子的下半身仿造马面裙部分之所以看起来别扭怪异,就是因为明也不明,清也不清,是个明显割裂的产物。
裙摆的打褶方式明显是仿明,确切说来是仿明制汉服,还做出了这些年汉服马面裙制作要求中的“梯形褶”,使得只穿单裙也可以有如伞状外蓬的效果。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颁奖礼服,新闻图片
明制汉服马面裙与时装化改良马面裙
而可作对照的则是该服装提供商网店售卖的相似款裙子,在6月10日全运会U16女足决赛现场里颁奖礼服应该也是这款,两者对照可以看出相比最终公布版本,网售版裙褶较为细密且浅,裙子的穿着效果蓬度不如公布版。
颁奖礼服供应商店铺的网售版裙子
网售版也曾用于颁奖
可以看出网售版与公布版配色相近、绣花相同,但在款式方面有较大差异
而网友诟病的清代部分则来自裙门的装饰。但很明显这条公布版的裙子延续了其网售版的做法,只做了正面的装饰,并没有背面的。区别在于,网售版的裙门其实是另外独立于裙子的一条装饰带,这算是非常非常老派的马面裙设计上的偏差了,属于再过几年这种眼神不好带来的设计问题自己都快可以申遗的程度。
网售版裙子的正面与背面
可以看出正面的绣花布条独立于裙身,且背面无装饰。
而公布版则直接在裙门上绣花,这样反而导致背面的装饰缺失更加突兀了。
最终公布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颁奖礼服
绣花部分只装饰正面的裙褶光面部分,背面无装饰
除此以外,网售版的裙门布条是独立的,所以整体的设计与制作也是相对完整的,移植到公布版上以后就会发现,这个裙门的绣花设计非常突兀且残缺。
突兀在于只有裙门有绣花,裙子其他地方没有呼应;缺失在于裙门的绣花图案边饰缺顶边也缺底边。这个原因在于,虽然宣传文案上提到了马面裙,但实际上底层的裁剪逻辑还是现代旗袍,这就带来了至少两个影响目前这款颁奖礼服的设计问题——
第一,正面通裁。所以我们看到面料在正面是和裙褶光面连续的,但绣花图案,尤其是边饰没有向上延续,看起来很割裂。
第二,背面中缝。旗袍连衣裙都是假开襟,真正的开口在背面,所以领口有拉链、背面有中缝。延续这条中缝导致背面仿马面裙的裙门出现了左右拼接的效果,看起来十分零碎,视觉上降低了服装的档次。
最终公布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颁奖礼服
模特照因为手部姿势遮挡腰部,只看服装本身,正面上下不呼应、背面中缝割裂的问题都十分明显。
颁奖礼服的特写
使用的面料放大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感
现代旗袍式连衣裙
可以看到正面通裁与背面中缝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国也有出现过这种裙子部分仿造马面裙的连衣裙设计。但当时底层剪裁逻辑是仿造布拉吉等连衣裙样式,上下为分裁,一些设计里绣花虽然没有底边饰,但在腰部、领口等做了呼应。尤其是,使用对襟领口的绣花。
上世纪70年代文艺界用于表演的JQ服
回到传统的层面上,这条裙子其实是有一个算得上原型的传世实物的,主要是裙门的主图案是相似的,便是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的玫红缎绣簇花缘黑段边马面裙。
玫红缎绣簇花缘黑段边马面裙,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颁奖礼服,绣花图案
网售版商品详情页的绣花特写与说明
对比“原型”我们更能从差异处窥见一些问题。比如,“原型”是阑干式马面裙,以无褶梯形裙片组成,版型上便更为简洁。在视觉设计上,除了裙门独枝花外,裙片上还点缀有小花以作呼应,裙片以黑色绲边,很好地压住了裙身的玫红色,整体娇美但不失爽利。
然而这另外带来了对于颁奖礼服在宣传文案里提到的“非遗”部分的疑问。
网页“凸显湾区非遗元素,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颁奖礼服公布”截图(网址:https://www.baygames.cn/node_3fd1045e75/ebf14454c5.shtml)
文案中提到“裙门图案的设计灵感来自粤绣‘一枝独秀’”。网上有人指出这不是粤绣,但文案里说的是图案,并且官网的公布视频里就有机绣的镜头,属于和前面提到的“600年马面裙”类似的通过歪曲信息以达成升级冲突、攫取流量的做法。
而我的疑惑在于,“原型”并不像是一条粤绣裙子(至少不典型,因X大名绣主要指的还是产地以及地方特色与风格),那这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绣花图案到底与粤绣有什么关系呢?朋友说,可能是“一枝花”的风格。但一枝花属于一段时期内的流行,并不专属于粤绣,甚至不专属于刺绣工艺。
还是中文博大精深,“裙门图案的设计灵感来自粤绣‘一枝独秀’”这句话要说错误不见得有,但也实在是过分牵强了,仿佛是为了与举办地的“非遗”产生一些关联而强行扯上的。
漳绒“一枝花”图案女袄
粤绣马面裙
另一句“刺绣图案采用三蓝绣工艺,色彩柔和优雅深浅过渡自然”的疑惑也是如此。“原型”也算不上“三蓝绣”,但传统刺绣中花卉采用层层分色更是基本操作,“三蓝绣”算是其中用色较为有特色的一种,有关“非遗”的两段文字更像是作文写到最后需要升华一下的时候强行凑了字数。
三蓝绣马面裙
维密秀场中基于三蓝绣的设计
巧的是Christian Dior 1998秋冬里的马面裙改造设计参考的也是三蓝绣马面裙,与颁奖礼服同样采用正面通裁的做法,但是将阑干式马面裙的绲边元素在整条裙子上做了延续,加上秀场采用民族银饰与夸张的头饰,做到了装饰份量上的一种平衡。
John Galliano for Christian Dior Fall Winter 1998 Haute Couture
也可以参考戏曲里一些简化的马面裙做法,也是使用绲边来进行框景与呼应。但这个做法不适合这款颁奖礼服,是因为前面提到的打褶方式参考了明制汉服马面裙的做法,绲边就不好加上去了。
戏曲中简化马面裙的做法
我个人觉得,使用花鸟裙式的散花装饰会比较适合现在的设计,花鸟裙也处在一个明清交界上。时间点上更偏清初,但汉服圈又比较认同它是明制,也能缓解舆论冲突。
仿孔府旧藏白罗绣花裙,云想制作
清白色绸地半绣半画花鸟纹裙
同样的魔法公式也可以套到上半身部分,使用云肩与散花式呼应裙身,也是属于历史上的清风、网络上的明制。
清末民初花卉纹女袍
最后,来段结语,不过不算结束,因为本文只说了这个设计和以及设计引发的一些讨论,后续会聊聊这里“人”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款颁奖礼服里马面裙的确是噱头作用大于其剪裁、审美上的作用,但绝对不是什么明清之争,虽然这非常有流量。而且很多人没想过,广东地区如果真的接续传统,只会比现在的设计更不符合汉服爱好者们的心意。
此外,之前在《》里也委婉提到过,马面裙在网络走红以后虽然各种仿制跟风颇多,但不论是所谓新中式还是汉服混搭,都可以看出在传统服饰的审美与裁剪上有非常明显的断层,都是蹭文化热点、图文化光环,而非真心接续与传承。在这点上很像网络上对于带有搞怪色彩的视频普遍有“好歹传下去了”的认同想法,之前在《》里对于某个爆款视频做过分析,表演者连舞狮的狮子都分不清,究竟传的是哪个狮呢?所以呀,什么明啊清呀,都是互相攻击时划定的圈子或扣上的帽子,实际上哪个棒都没好好接。更何况,这个设计也没划定过明清,怎么就自己划出靶子哐哐打起来了?现在不是2025年么,不是应该一起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吗?
本文完
作者 | 春梅狐狸
* 最近的文章 *
(至文章页面)
-
春梅狐狸 🦊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图解传统服饰搭配》,请多支持
景盛网-配资公司排行榜-散户如何加杠杆买股票-股票配资怎么赚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