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张大爷的生活过得 “挺安逸”:早上遛弯半小时,回来就窝在沙发上看报纸、看电视,午饭过后打个盹,下午继续坐着下棋,直到晚饭前才起身活动活动。可最近测血糖,他发现餐后血糖总比以前高。医生一问日常作息,直摇头:“您这一天坐太久啦,血糖能稳住才怪!”
不光是张大爷,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久坐的习惯。《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每天久坐超过 8 小时的人,血糖波动幅度比每天坐 4 小时以内的人高出 50%,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更是增加了 90%。对糖友来说,久坐更是血糖控制的 “隐形杀手”。
“久坐”为啥
会搅乱血糖?
胰岛素 “偷懒”:久坐时,身体代谢变慢,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就像钥匙开不了锁,胰岛素没法顺利把葡萄糖 “送” 进细胞里利用,血糖自然居高不下。有研究发现,连续久坐 3 小时,肌肉对胰岛素的反应会降低 25%,餐后血糖峰值会升高 1-2mmol/L。
展开剩余79%能量 “堆成山”:坐着的时候,身体消耗的能量极少,吃进去的热量没法及时消耗,多余的糖就会在血液里 “堆积”。比如一顿普通的午饭,久坐不动的话,血糖可能 4 小时都降不到正常水平,而适当活动后,2-3 小时就能恢复平稳。
血脂 “添乱”:长期久坐会让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升高,这些 “坏东西” 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临床数据显示,久坐的糖友中,60% 存在血脂异常,他们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比经常活动的糖友高 0.8%。
全身器官都在
“喊救命”
久坐的影响远不止搅乱血糖那么简单,它就像一场缓慢蔓延的 “健康危机”,对全身各个系统都虎视眈眈。
从心血管系统来看,2022 年《柳叶刀》子刊发表的研究表明,每天久坐不动时间>6 小时的人与每天久坐不动时间<2 小时的人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幅增加。久坐会使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上升,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易在血管壁附着聚集,形成血栓,特别是下肢静脉更易中招。同时,久坐还会让基础代谢率下降,脂质成分在血管壁沉积,加重动脉硬化,让心血管疾病风险不断攀升。
肌肉骨骼系统也深受其害。长时间保持坐姿,腰部和颈部肌肉持续紧张,腰椎间盘承受压力增大,《美国医学协会杂志》曾指出,久坐人群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比经常活动人群高出 60%,而且还容易引发腰肌劳损、颈椎病等疾病。另外,久坐会使腿部肌肉代谢能力降低,肌肉逐渐萎缩,线粒体含量减少,腿部力量大不如前。
消化系统也难以幸免。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累计静坐时间达 8.8 小时 / 天。久坐使得胃肠蠕动减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减少。浙江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发现,久坐会增加 16 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像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等,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更是常找上门来。
呼吸系统同样受到牵连。久坐状态下,胸廓活动受限,肺部通气量减少,气体交换效率降低,呼吸道抵抗力随之下降,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长期如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也会增加。
糖友如何打破
“久坐魔咒”?
🕛 每坐 1 小时,起身动 10 分钟:不用做剧烈运动,站着伸伸懒腰、在屋里来回走几圈、踮踮脚、揉揉膝盖,都能让身体 “活” 起来。比如看电视时,广告时间就站起来活动,一天下来能多走 2000 步。
🕒 把运动 “藏” 进日常:买菜时多走一段路,爬爬楼梯代替电梯;择菜、洗碗时有意识地踮脚;和老伙计聊天时别坐着,一起在小区里溜达着说。这些碎片化的活动,累计起来效果可不差。
🕡 选个 “不安分” 的坐姿:坐着的时候也别完全不动,试试每隔几分钟换个姿势,或者脚底下放个小凳子交替踩一踩,甚至可以边坐边做 “踝泵运动”(勾脚、伸脚),促进血液循环。
🕘 在饮食上下点“功夫”: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血液中脂肪和糖分堆积,保护血管健康。
别让 “舒服” 的久坐悄悄偷走健康。对糖友来说,多动一动,血糖才能更稳一点,日子也能更踏实一点。起来走两步,血糖更平稳!
发布于:湖北省景盛网-配资公司排行榜-散户如何加杠杆买股票-股票配资怎么赚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