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绪岚当年唱《太阳岛上》,嗓子清得像山泉水,一开口就让人心里一亮,谁能想到她后来会因为一个美国人,人生翻了个大跟头?她从中国“顶流”歌唱家,变成美国街头的单亲妈妈,再回国时连名字都被新星挤没了。这一路的起起伏伏,像坐过山车,听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郑绪岚的起点并不高。她出身地方文工团,19岁那年被东方歌舞团团长一眼相中,调进了全国顶尖的艺术团体。刚进团,团长就让她跟着名师学艺,早上天不亮就练嗓子,硬是把声音磨得透亮,没两年就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1978年,她跟着演出队去东南亚巡演。泰国的舞曲、菲律宾的吉他弹唱,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来后歌声里多了几分异域味道。舞台上的她,眼神灵动,整个人像会发光,观众看得挪不开眼。
1979年,《太阳岛上》让她彻底火了。这首歌是电影《哈尔滨的夏天》的插曲,她往录音棚一站,唱出“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清爽的调子一下抓住了全国观众的心。收音机里天天放这首歌,街头巷尾都在哼,连哈尔滨的太阳岛都成了旅游热门地。
1982年,她又为《少林寺》唱了《牧羊曲》。“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这首歌配上电影的画面,唱进了无数人的心。大人小孩都会哼两句,她的嗓子成了那个年代的标志。到了1983年春晚,她一人连唱三首歌,高音亮得像能穿透电视屏幕,台下观众鼓掌鼓到手红。
那时候的郑绪岚,事业顺得像开了挂。东方歌舞团的每场大演出都有她,音乐会、晚会的邀请函堆成山。可谁也没想到,一个叫爱德华的美国人会让她的人生拐了个大弯。1986年,这人开始频繁出现在她演唱会后台,西装笔挺,中文说得溜,自称是美国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还说家里几代人搞音乐。
爱德华总捧着进口唱片找她,许诺带她去美国开个人演唱会,站上卡内基音乐厅。郑绪岚被这些话说得心动,加上对美国舞台的好奇,慢慢动了心。领导劝她别冲动,可她像铁了心,非说“这是真机会”。为了跟爱德华走,她递了辞职信,还接了三场违规商演想攒钱,结果团里直接封杀她,演出合同全废,连档案都被扣了。
签证拖了三年,1989年她终于拿到美国护照,上了飞机,心想到了美国一切都会好。可到了洛杉矶,现实像一盆冷水泼下来。爱德华住的公寓破得墙皮都掉了,所谓的“音乐资源”就是几张旧唱片。他不是什么外交官,就是个普通公司职员,工资刚够付房租。她想唱歌,可唱片公司一听中文歌就摇头,唱英文歌又被嘲笑口音,几次试音后,她连开口的勇气都没了。
日子越过越糟。爱德华开始嫌她这嫌她那,孩子哭了也不管。她半夜发烧想去医院,他却说“美国人都自己扛”,锁门睡了。1994年两人离婚,法官把孩子判给她,爱德华扔下三百美元就走了。她带着孩子在美国街头晃荡,找工作没人要,连餐馆服务员都不收。有次在超市买奶粉,还被老太太骂“抢美国人工作”,奶粉撒了一地,她蹲着捡,眼泪止不住。
绝望的时候,她翻出《牧羊曲》的磁带,边听边哭,决定回国。1994年回国那天,机场没一个粉丝,只有个远房亲戚举着牌子接她。她看着新闻屏幕上滚动的明星名字,才发现自己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东方歌舞团念旧情,让她录了《红楼梦》专辑,可年轻编曲嫌她唱法老,专辑卖得不好,演唱会门票半价都卖不动。
后来,她遇到个懂她的人,是个做乐器生意的男人,能背出她所有老歌的歌词。两人正计划开个小琴行,男人却查出癌症。郑绪岚推掉所有演出,天天守在医院伺候他,夜里就趴在床边睡。人走了后,她像变了个人,不挑活,婚礼上唱《太阳岛上》,怀旧晚会哼《牧羊曲》,只要给的钱够吃饭就行。
有次在县城演出,有人喊她“假唱”。她不生气,清唱了段《大海啊故乡》,唱到“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声音有点抖,台下却静了,慢慢有人鼓掌,掌声连成一片。现在的郑绪岚,住老小区,每天去公园遛弯,跟大妈们跳广场舞。有人给她看年轻时的视频,她笑笑说:“那时候真能唱。”
她偶尔上电视,坐在小马扎上,聊起过去,语气平淡:“人生没那么多如果,平平安安活着就挺好。”她的故事,像老磁带,带着点沙沙的杂音,却让人听完心里暖暖的。谁的人生没点坎坷?她摔过跟头,却站起来了,这份韧劲,比什么都值。
景盛网-配资公司排行榜-散户如何加杠杆买股票-股票配资怎么赚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